常见的音频编码标准
常见的音频编码标准在自然界中人类能够听到的全部声音都称之为音频,它可能包括噪音、声音被录制下来以后,无论是说话声、歌声、乐器都可以通过数字音乐软件处理。把它制作成CD,这时CD来,声音的声学特性,音的凹凸都可以用计算机硬盘文件的方式储存下来PCM编码。PCM通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然而,3G网络带来一下最常见的编码技术。
1.PCMPCM脉冲编码调制是PulseCodeModulationPCM编码的最大的优点就是音质好,最大的缺点就是体积大。我们常见的AudioCD就承受了PCM编码,一张光盘的容量72分钟的音乐信息。
2.WAVWAVMicrosoftWindows本身供给的音频格式,由于Windows本身的影响力,这个格式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通用音频格式。实际上是Apple电脑的AIFF格式的克隆。通常我们WAVWAV格式的设计是格外敏捷〔格外简单〕的,该格式本身与任何媒体数据都不冲突,换句话说,只要有软件支持,你甚WAVWAV文件里面存放的每一块数据都有自己独立的标识,通过这些标识可以告知用户到底这是什么数据。在WINDOWS平台上通过ACM〔AudioCompressionManager〕〔CODEC码/解码器WAV20ADPCMGSMCCITTG.711、G.723等等,固然也包括MP3格式。WAV文件可以存放压缩音频甚至MP3,但由于它本身的构造注定了它的用途是存放音频数据并用作进一步的处理,而不是像MP3那样用于倾听。
3.MP3MP3它的全称是MPEG(MPEG: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AudioLayer-3,1993年由德国夫朗和费争论院和法国汤姆生公司合作进展成功。刚消灭时它的编码技术并不完善,它更像一个编码标准框架,留待人们去完善。这个比方信任大家都会同意。 MP3是Fraunhofer-IIS争论的争论成果MP3是第一个有用的有损音频压缩编码在MP3消灭之前,一般的音频编码即使以有损方式进展压缩能到达4:1的压缩比例已经格外不错了。但是,MP3可以实现12:1的压缩比例,这使得MP3快速地流行起来。MP3之所以能够到达如此高的压缩比例同时又能保持相当不错的音质是由于利用了知觉音频编码技术也就是利用了人耳的特性,削减音乐中人耳听不到的成分,同时尝试尽可能地维持原来的声音质量。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