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算法的路由协议,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中。其工作原理如下:
1. RIP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衡量到达目的网络的距离。缺省情况下,直连网络的路由跳数为0,当路由器发送路由更新时,会把度量值加1。RIP规定超过15跳为网络不可达。
2. 路由器运行RIP后,会首先发送路由更新请求,收到请求的路由器会发送自己的RIP路由进行响应。网络稳定后,路由器会周期性发送路由更新信息。
3. RIP路由表的初始化和更新。路由器会根据收到的路由更新信息,维护从它自己到AS内其他每一个网络的距离记录,这称为距离向量。当到达同一目的网络有多条距离相等的路由时,可以进行等价负载均衡,将通信量均衡地分布到等价路由上。
RIPv1和RIPv2是RIP的两个版本,RIPv1是有类别路由协议,不支持VLSM和CIDR,以广播的形式发送报文,不支持认证;而RIPv2为无类别路由协议,支持VLSM,支持路由聚合与CIDR,支持以广播或者组播方式发送报文,支持明文认证和MD5密文认证。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
推荐文章